学校首页  专题首页  耕耘之路  校友风采  莘莘学子 

立足本职搞好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br>——记园林工程系副主任雷世俊教授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他的身影,他或者在向农民普及果树科普知识、或者在为农民的瓜果梨桃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科普知识讲座、科技下乡服务的队伍里,在市农业广播学校新世纪农民培训班、市农村党员能力教育专家团里,我们更是常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或者在耐心地辅导学员们、或者在细心地讲解他们最需要的果树管理知识。
     他,不是一个走在人群中会被人一眼认出的人,在人堆里,他永远是最平凡、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但他却集多种荣誉于一身,他是我院第一批教授中的一员,他是我院第一批学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之一,他还是寒亭区双杨镇科技副镇长、市农村党员能力教育专家团成员……他说“我很幸运,有的人说我很顺,其实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干出来的,过去说干一行爱一行,现在讲干事创业,无论怎么说,只有兢兢业业地干、脚踏实地地干、持之以恒地干,才会干出成绩。而机遇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他不光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为备好每一堂课,他会搜集十几本甚至几十本资料,并精心地精选内容,将之融会贯通,消化形成自己的东西再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不满意一节课的教案,他会在一周内四易其稿,直到他感到完美无缺、没有一丝纰漏为止;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实践课上用一流的技术教出一流的学生,夏季他冒着酷暑,在农民的果园里钻,冬季他顶着严寒,还在农民的果园里钻,潍坊的山区、平原布满他的足迹,到处留下他和学生们修剪果树的身影……
     1978年,聪明好学的他被山东农业大学录取,成了我国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中的一员,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让他感受到了大学这学术殿堂内浓郁的科研气氛、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永远不停地追求的活力,受恩师们的影响,受这种良好校园文化的薰陶,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科研,并一直在工作中身体力行。毕业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开始了对苹果新品种“绿光”的研究。有的人常常抱怨整日从事的无非是常规教学,哪来的时间和项目搞科研,但他却说:立足本职搞科研,只要我们想做,大题目可以做,小题目也可以做;立项的课题能作,不能立项的就从生产和教学实践中找课题做;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要在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进行研究;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善于创造科研条件,甚至学生实习、生产安排都可以结合课题来设计。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他先后完成了“果树授粉试验研究”、“果树设施栽培研究”等10多项科研项目。在《中国果树》、《落叶果树》等省级及其以上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发表在《中国植物学会五十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汇编》上的《杏雄配子体的发育》获山东省第二届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在《山东农业科学》发表的《短枝型苹果品种授粉试验》被《Plant Breeding Abstracts》(英国)转载,在《落叶果树》发表的《日光温室油桃连年丰产栽培模式研究》获潍坊市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北方园艺》发表的《塑料大棚油桃早期丰产试验》、在《图书馆杂志》发表的《利用Windows系统和Word软件设计文献查阅系统的方法》分获潍坊市1999~200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他参编了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果树栽培》(北方本),承担12.5万字。主编、参编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等出版专业图书9部,其中主编的《草莓种好不难》由中国农业出版社连续出版两版,第二版26.2万字,2004年获亚盈(中国)官方网站优秀著作教材三等奖。他所著的教材、著作累计90多万字。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是他的志向。二十几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追求的步伐,不放弃任何一次业务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2004年他又获得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他说拿学位不是目的,关键是更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他,就是我院园林工程系副主任雷世俊教授。今天,他又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着、跋涉着。希望我们会向从前一样时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时常听到他科研成功的消息,时常看到他灿烂开心的笑容。(本文刊登于《亚盈(中国)官方网站报》2005年第2期3版)

关闭

推荐阅读

·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娄建玮
· 续写的辉煌——记我院参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师
版权所有2011©亚盈(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 05019673 号 校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243号 邮编:2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