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一直以为象周教授这样泼辣、爽直、干练的人一定是粗犷而不拘小节的,象她这样整天跟土地呀植物呀打交道的人肯定是木讷而不善言辞的,却没想到她是一个有着极细腻情感的人,更没想到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富有诗意,她那生花的妙笔总是那么令人叹服。每每听她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讲一堂堂极富诗情画意的课,便如同欣赏一支支流畅柔美的乐曲;每每读她那华美的言辞下跃动着一颗柔心的文章,便如同欣赏一幅幅舒缓而极富内涵的画卷。而每当这时我会推翻以前对她的认识和定位,重新审视她,并试着重新了解她的个性,解读她的内心,感受她的情感世界。
她说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天职,在她心里,课比天大。她把教学创新当作衡量自己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了追求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挖掘直观性语言及创造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课教得生动、直观、有趣。她的“直观性语言+丰富的实践活动+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学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她亲手编制了多部电教片和教学课件,其中《双孢菇栽培技术》和《食用菌》在全省电教教材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与会人员纷纷向她索要解说词并争购盘片。由于她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全校师生中引起极大反响,近年来,她先后多次在全校范围进行“教学艺术”经验交流、开教学观摩课、作专题讲座,她的课语言优美感人,师生互动性强,气氛热烈。她那高超的课堂艺术赢得师生一片赞誉,多年来,她几乎每学期都被评为亚盈(中国)官方网站优质授课教师,今年又荣获“潍坊市教学能手”称号。我知道,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事业,她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之余,她苦心钻研,悉心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挖掘整理出来,完成了大量的教学专著和论文。她参编、主编的山东省中职教材、全国高职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农业微生物学》、《食用菌栽培》、《蔬菜冬暖型日光温室建造和高效栽培技术》等近十部教材分别由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她撰写的《直观教学法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精心组织教学注重教学艺术》、《亚盈(中国)官方网站农业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食用菌菌种特点及其对种业的影响与对策》、《草菇栽培丰产技术》等十几篇教学及科研论文分别在《生物学杂志》、《中国食用菌》、《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种业》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她的科研项目《壳聚糖对3种霉菌生长的影响》获省级科研论文一等奖、《利用闲置期菜棚栽培草菇丰产措施》在国家级期刊《食用菌》上发表,她主持的《农学类专业模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食用菌栽培精品课程建设》两课题现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作为食用菌专家,她还兼任了潍坊市食用菌协会理事,承担了大量的食用菌技术培训及生产指导工作,由于她出色的表现,她被省农业厅记功奖励。她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她所热爱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中,并从中得到无尽的乐趣。
1996年,学校在西农场建起了食用菌生产大棚,基地的生产、管理及经营活动全部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于是她天天往返十几里地,跟学生一起泡在大棚里,看着一茬又一茬蘑菇在自己的指导、实干下生长、成熟。我想象着新年期间她怎样跟坚守在大棚里的学生们用欢声笑语迎来新年的钟声;想象着严冬的大街上她怎样冒着刺骨的寒风带着丰盛的食品骑车赶十几里路,去农场看望她的学生们。在我的想象和感受中,她的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我知道,没有学生的欢声笑语就没有她内心的安宁,没有学生安心学业的心情便没有她舒心的微笑和踏实的睡眠。为此,大棚里,她手把手把技术传给学生;课堂上,她一点一滴把知识教给学生。她用心感受着每位学生的反映,所有学生的心全部凝聚到课堂上、大棚里汲取知识的琼浆才是她最终的目的。她利用课堂上传授知识、大棚里生产蘑菇、课余时批改作业等一切机会与学生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她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学生身上,她以情激励学生、以爱温暖学生、以力量鞭策学生。我终于完全读懂了她,“爱”是她的动力;爱使她对工作始终像夏天般火热;爱使她具备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爱使她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中;她把最真挚的情感献给她钟爱一生的职业——教师。
一种肃然起敬之情从心底悄悄升起,慢慢浸润我的心海。(本文刊登于《亚盈(中国)官方网站报》2005年第9期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