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专题首页  耕耘之路  校友风采  莘莘学子 

闯出农科人才培养新路子

——记农业工程系主任王会礼副教授

    初次跟王会礼老师接触是多年前的事情。那时,一位朋友的学校急需几位农学专业的老师帮助解决一些业务上的问题。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又几乎没报酬,为解燃眉之急找到王会礼老师,他二话没说,一口应承下来,自己准备了交通工具,忙碌多日,把事情办妥了。事后代朋友感谢他时他竟说要谢我,因为这给了他们一次锻炼的机会。我却知道,如果他不出手帮忙,朋友的事就没法解决,想想也是,除了他们,在潍坊可能再难找到这方面的专家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凡事不爱张扬,但却极用心。
    王老师1983年从莱阳农亚盈(中国)官方网站毕业后来到我校,1998年任农艺学科主任、书记。1989年参加潍坊市“黄淮海农业科技开发”,独立承担昌乐县尧沟镇农业开发任务,获科技开发二等奖。他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及教学和管理能力。近年来,他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闯出了一套完善的“2+1订单”定向就业教学模式。他多次被评为亚盈(中国)官方网站先进工作者、市直机关党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所在系党支部被亚盈(中国)官方网站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年来,忙忙碌碌地过去了,没什么闪光点。这几年只是做了些自己要做的事、该做的事罢了”。他如此评价自己。
    农业工程系由农学专业演变而来,农学专业与我校一样有着同样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但是历史走到本世纪初,随着招生及毕业政策的一些改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半岛工业的迅猛发展,农科专业招生就业一度萧条,系里一些教师纷纷调离。难道这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老专业要在自己手上走到尽头吗?这块巨石重重压在他的心上,让他寝食难安。别看他平日里依然是面上风平浪静、处事不惊,但内心里却早已是翻江倒海、焦虑如焚了。难道种植类专业再无出路可寻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业、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呀,是否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指导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于是,他仔细地研究了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时期种植类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及学生的出路问题。终于找到了问题之症结所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更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及业务能力培养,毕业生的出路是行政机关和业务研究领域;而市场经济时期,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他们应该更多地进入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指导和技术操作工作而不是研究工作!
    找到了方向的他心头猛然一亮。但他知道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如果要让更多的学生自愿进入“农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信心,关键是要使专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而要让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经济建设领域,迅速成长起来,就必须帮助他们找准定位,找对岗位。经过考察,他发现,一方面企业因缺乏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员而使产品销路不畅,另一方面自己的学生早已具备了雄厚的专业知识却找不到出路。于是,一个“订单培养”模式的构想在他脑中成熟起来。
   走“订单培养”路线最关键的是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培养计划,使之既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又对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达到双方相互利用有效资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真正实现双赢目的。不久,一个“订单(2+1)”定向就业的教学模式出炉了。他把系里的工作安排妥当,便开始四处奔波。昌邑、寿光、昌乐、淄博、青州、安丘、诸城、寒亭……他成了一个“旅行家”,当然,他的计划也得到了各地企业老总的肯定。他们纷纷表示出合作的意向。经过进一步完善,他的“订单(2+1)”定向就业的教学模式开始实施。
   所谓“订单(2+1)”定向就业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校进行两年的理论学习,第三年根据订单企业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形成专门的培养方向;进入二年级,所有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及家人的意愿填报就业方向;经过企业筛选,合格者按专业方向被分成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进入顶岗实训阶段。每一小组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与有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与企业的相互了解,指导并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高技能。这不仅使升学时填报志愿有误的学生有了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也使企业选择人才时更具目标性。“2+1订单”定向就业教学模式的实施使企业、系部、学生三方同时获利,这可真是一举三得呀。
   走进王老师的办公室,一下子便被他们桌上的几盆盆景吸引了,不禁拿在手里仔细端详,感叹创造者的心灵手巧。“这是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自己制作的,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他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感。我在王老师桌上看到了“园艺技术岗前培训”小组组长自己制作的一个小组活动组织结构示意图:总经理下设两个经理助理,然后是公共关系部、实践实训部、技术培训部、宣传策划部。我不仅感到惊讶,这些学生还真有自己的一套呀!听到我的感叹,刘新文老师笑了,“王老师对学生的训练非常细致周到,从普通话和口语表达到写材料时的用纸、文字内容、格式要求都非常严格。”王老师曾经打算出资专门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结果某企业听说后,认为这是一个了解学生和宣传企业的绝好机会,当即拍板由他们免费对学生进行培训。“行为塑造习惯,习惯塑造人生。”这是王老师最经常跟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因为他知道,在聪明才智、长于变通与思想品德、职业态度、行为习惯、从业思想的稳定性中,企业更看重的是后者,将来在学生成才路上发挥主要作用的也是后者。
   在“树立品牌,扩大影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思想的指导下,他们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小组由03级的六个发展到05级的九个,其中有三个小组已与企业签订了定向就业的合作培养订单,学生已经确定了就业的单位和岗位。如今,02届的丁玲已成长为国峰食品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总经理,03届的赵光霞在“荷兰种子公司瑞克斯旺公司”已拿到年薪二十多万、04届的钟世华成为公司的大区经理,05届的黄政委在“浩伦兴鲁农资公司”独立负责苏北市场,本年度推荐到阳春天然乳业有限公司的04级学生陈华勇才顶岗实训半年,就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提升为质量控制与客服部经理,总经理董玉坤先生亲自送来了“校企联合彰显职教新天地,人才实践铸就校企大发展”的大红锦旗,以示企业与学校深层次合作的决心。农业工程系的学生已经遍及阳春乳业有限公司、潍坊撒可富化肥销售有限公司、青州利民有限责任公司、德农农资超市等三十多家公司。王老师笑言自己现在的心情特棒,因为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学生在,他从不担心自己会遇到什么困难。“2+1订单”定向就业教学模式已经达到了他“让每一位毕业学生成为宣传学校的品牌,让每一个合作企业成为宣传学校的阵地,并以此拉动招生,带动教学”的目的。
   随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他又有了新的打算,有意将每一小组建成为一个模拟公司,运用合作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双方完善销售政策,直接由学生开拓市场和对外服务,完成一定销售任务后模拟公司可获得利润提成,保证模拟公司学生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学生从实战角度得以锻炼,公司及公司成员可以由在校学生一级一级地接力,形成真正的产学结合机制。
   王老师为学生长远发展而考虑所体现出的细致性及父母般的关爱,无不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学生。真的,从心底为他的学生们感到幸福。(本文刊登于《亚盈(中国)官方网站报》2007年第2期3版)

关闭

推荐阅读

·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娄建玮
· 续写的辉煌——记我院参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师
版权所有2011©亚盈(中国)官方网站 鲁ICP备 05019673 号 校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243号 邮编:2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