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人是丁世民教授对自己的戏称。一个农家子弟,读的农业大学,从事了30多年农林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如此看“三农”人于他也是名副其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耐盐碱地植物引种选育等专业课题研究,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顶尖专家,深受师生、受益群体和农民的欢迎。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林草产业创新英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林业科技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首批专业技术创新人才提升工程人选……这一系列荣誉,正是丁教授在农林领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突出成绩的写照。在亚盈(中国)官方网站大力支持下,这位资深“三农”专家教授,立足专业教学岗位,发挥专业特长,热心科技支农,助力精准扶贫,足迹遍布市区乡村,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农林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助农植根土地结硕果
基于一个农家孩子对农业的挚爱,丁教授将半生执着于农林专业科研工作。大学里他选择植物保护专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1986年毕业后到亚盈(中国)官方网站(当时的昌潍农校)任教,教学之余就开始了他有方向性的科研攻坚。不久他向《潍坊日报》试着投出一篇题为“怎样防治紫薇煤污病”的小文章。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激发了他坚定走科研之路的决心。
这条路丁教授走得既顺畅又辛苦。一路走来,他的科研成果已是硕果累累。他先后承担《灌木玉兰引种驯化及繁育技术研究》等国家级及省市科研课题26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16项,7个新优花木良种通过省级审定,3项发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丁教授对专业的追求几近痴迷。每次外出,一有机会就走进大自然、庄稼地,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把那些不为常人注目的花草病虫从多个角度拍下来。晚上回到家就一头扎进电脑里精心整理照片资料,进入忘我的状态。丁教授的科研项目针对性强,落地即能见成效。他的研究,都离不开土地,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今年6月,他主持的2016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滨海重盐碱地原土绿化彩叶植物引种快繁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为了搞好研究,他带领团队建立了项目的苗木试验与示范推广基地,针对滨海重盐碱地“绿化难题”,引进优良彩叶植物进行原土绿化适应性筛选,选育出14种优良彩叶植物,确定了红叶椿、“绿柱”挪威槭和“首都”豆梨的繁育技术体系,制定了1套技术规程,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认定良种1个,并将耐盐碱优良彩叶植物进行了示范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丁教授将部分研究成果转换为论文,陆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草业科学》《植物保护》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56篇,多次获省级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他还编写了《中国兰与洋兰生产技术问答》等科技著作12本,发表科普文章200余篇。他的科研成果与论文在农林行业企业界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科技支农专技帮扶显成效
在丁教授的内心深处,升腾着一种农业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到田间地头为农户“传经送药“,丁教授用实际行动助力科技精准脱贫。
“丁老师,能看出这是什么草吗?”潍坊瑞秋园林公司技术员马媛媛在微信上发问。通过图片丁教授看明白情况后,他对这种鹅观草进行了解释,同时对图片中发现的玫瑰黄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类似这样的事情随时都在丁教授身边发生。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精准支农援农,丁教授牵头组建成立了城镇园林绿地养护、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蔬菜新技术推广3个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开展了各类社会服务60多项。他有求必应,能到现场的他都尽量赶过去。每到一处,丁教授一般是先用文图并茂的课件讲解问题,然后到现场进行互动讲解,作技术指导。面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他不厌其烦,一一作答,手把手指导农民解决难题,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今年6月,应诸城市园林部门邀请,丁教授赶到诸城市对城区府前街、路口渠化岛、实验中学等多处生长异常的行道树进行现场勘查。一天下来,问题调研,拍照,标本采集,查阅资料等,劳累的他顾不上休息,连夜写出“诸城市城区行道树生长异常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帮助当地园林部门解决了难题。多年来,丁教授科技支农的足迹遍布潍坊、山东乃至全国各地,成为了行业领域内的顶尖专家,也大大提升了亚盈(中国)官方网站的社会影响力。
“搞科研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以此为动力,丁教授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结合科研项目中的审定良种与授权专利,将其应用到生产和产品开发中。他指导青州德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元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进行灌木玉兰、挪威槭、‘芳青’玫瑰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产业价值累计已达到32.6亿元,帮助当地农业企业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科普惠农推广农技进万家
知识的获得与积累,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新兴科技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资深教授的胸怀和担当。丁教授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上,让知识和技术普惠更多的农民。
“聚焦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我热爱农村,有知识懂技术,又有亚盈(中国)官方网站的支持,身为大学教授,我们有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潍职智慧。”丁教授为自己压实了农技推广的担子。他兼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教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林植物保护高端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先后被潍坊市园林管理处、潍坊市电视台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聘为首席专家与技术顾问,热心地建言献策,提供技术服务。他在潍坊职业农民亚盈(中国)官方网站承担着农林综合技术培训任务,多次参加全国农林类专业研讨会并作经验交流发言。他是潍坊市委党校的兼职教授,每年都要去党校做培训讲座。作为全国知名的农林专家,他先后为来自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县乡(镇)基层干部举办“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农林微小害虫识别与防治新技术”等培训班60余期7000余人次;与企业合作为来自全国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举办园林园艺国培省培班共8期400余人次;为20余家省内外园林企事业单位培训职工8000余人次,为园林绿化领域各类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成绩,体现了教师甘为人梯的“红烛”精神。
丁教授业余时间热衷于技术咨询等社会公益事业工作,每年通过电话、书信、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解答各类咨询达200次以上,内容涉及园林花卉行业的各个方面,其中“防治园林病虫害”“兰花养护”“郁金香栽培”等专题先后40余次被齐鲁电视台、潍坊电视台、齐鲁晚报、潍坊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科教育才百花齐放满园春
2018年,丁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的《“互联网+”背景下双线融合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与实践》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被全国30余所中高职院校推广应用,改革经验辐射200多所学校,为农林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全国职业院校和园林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成果,正是丁教授30多年悉心育人、潜心教科研工作的最好总结。
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指导年轻教师,丁教授一直强调到室外去,到地里去,那里才是最真实的课堂。他一直承担农林类专业相关班级的《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的授课及毕业班毕业实习等教学任务,渊博的知识和最前沿的技术示范,激发了学生爱学习、肯钻研、愿动手的学习热情,他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他的学生中有多人成立公司并创业成功,在与丁教授长期联系中依旧获益匪浅。
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成员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教学成果。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他主持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该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院级精品课程。
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课题研发过程中,不仅使相关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较好地充实与提高,而且拉动多个专业社团的学生积极参与,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丁教授深知一名老教师传承的重任。依托国家级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他发挥传帮带优良传统,在科研上提供平台,在教学上认真指导,在业务上强化培训,在管理上亲授经验,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他带领的团队被评为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多名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承担起继往开来的重任。名师工作室成员李寿冰、杨兴芳、赵从凯、陈大雷、张二海等,在丁教授指导帮助下,迅速在教学、管理、职教研究等方面成长为业务骨干。
50多岁的“三农”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孜孜耕耘在他理想的土地上,丁教授说这是为了圆儿时的梦。眼下他的新作《中国北方农林杂草识别与管理图鉴》与《园林植物病虫图鉴》即将面世,那里面有他对专业的痴迷与专注,也有一个老教授不变的情怀。岁月不居,初心未改,丁教授追逐理想之光的脚步,从未停歇。(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