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的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我校汽车工程亚盈(中国)官方网站团队凭借参赛项目“旧衣新生——国内首创再生可纺纤维加工技术”,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取得了大赛金奖。在冯加锋老师带领下,刘青云同学与项目团队成员,用金光闪闪的奖牌,实现了汽车工程亚盈(中国)官方网站在该项赛事金奖零的突破。
循势而发项目诞生
团队骨干成员刘青云是个沉稳而有思想的大学生。进入潍职,大学的缤纷世界令他眼界大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绿色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对于现有的化纤工业来说,纺织品大多数依赖于化石资源的利用。化石资源的过度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为促进化纤工业的绿色发展,接下来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必须降低对化石资源的依赖 以最大的努力消除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他在业余时间,对化纤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化纤工业的绿色发展对于推进纺织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在欧洲市场已经建立起了较健全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体系,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广大居民对于废旧衣物的回收利用还存在着相对疑惑,自从红十字会拒收二手衣物开始,群众对于废旧纺织品如何回收利用也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刘青云大胆提出了“旧衣新生”项目研发,此项目一经提出就得到所在亚盈(中国)官方网站领导的鼎力支持。他们迅速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在冯加锋老师指导下,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对旧衣换新衣设备进行了积极的研发,对其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共商研讨直至最后的成果呈现。
此次比赛在互联网上举行,在线上比赛任务完成后,入围后的团队带着项目,去曲阜参加了金奖排位赛并领取了金奖奖牌。
攻坚克难坚持不懈
任何的成绩取得,都是源于不懈的努力。接受采访时团队成员刘雨说:“备战时,我们每天都是一大早就集中到场,忙到半夜十二点才离开。”困难与挫折时刻都存在,尤其是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原来的研发计划,很多调研工作都滞缓了。但“旧衣新生”团队成员们没有气馁,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与专家进行交流,比如通过网络远程与专家进行互动,共同探索疑难问题等。跟大多数研发团队一样,过程总是会一波三折,他们在选材用料上总是不尽如人意。但是经过不断的实验,最终选出了一种符合要求的合木,达到了实验目的。他们说,成功并没有什么技巧,唯有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尝试。
旧衣新生项目将废旧衣物主要来自于废旧的军装、企业工装和民间收集,然后经过设备自动分拣、消毒后,再通过他们的专利技术对废旧衣物进行加工,即变成了可再生利用的可纺纤维、纺纱等再生产品,将旧衣变新衣便是一个让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享受环保给我们带来美好,节约资源,有效地回收利用废旧衣物。
为了把梦想变成现实,团队师生付出了很多很多。采访中冯老师对刘青生同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个学生拥有高度的自觉性,有想法又肯吃苦,不愧为团队骨干人员。”在刘青生的带领下,团队其他成员每晚都是工作到半夜,这些老师都看在眼里。团队成员们也都感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有不懂的地方去咨询老师,老师都极其负责地帮他们解决问题,尤其在他们研发产品的时候,遇到过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是指导老师给的灵感,在冯加锋等老师们的点拨下,项目研发中遇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旧衣新生团队坚持技术革新,研发了国内首创的再生可纺纤维加工技术,可将废旧纺织品直接加工成为可纺纤维,进一步加工成可纺纱线,具有非常高的市场价值,也可以应用到更多的产品和领域,经济价值相对目前产品提高了近6倍。目前来看,旧衣新生相关产业数量有限,只占行业的15%左右。经过这次项目研发新的突破,这项产业的利益获得成倍提升。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抓住这次机会,抢占先机,率先投入,积极发展。该设备无污染、生产效率高,对促进废纺行业新旧动能转换、节能环保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设备使用及设备的绿色环保程度来说,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吹絮技术和纺织技术,使设备在使用上更加绿色环保。相对于传统的吹絮技术,新的技术是将棉絮向里吸,降低了棉絮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们呼吸道的破坏和空气的污染;在传统的纺织技术上来说,纺织的纤维比较短,就像我们使用的拖把容易产生较多的棉絮,而新的技术则是将纤维拉长,制造出来的新衣服更加耐用耐磨,不易起球或者开线。这些新技术都为“旧衣新生”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是该项目参加比赛获得金奖的亮点。
采访最后,团队师生共同表示,对于此次比赛获奖,终是有所付出、有所收获,也是完成了汽车工程亚盈(中国)官方网站的一次突破,弥补了之前没有拿到金奖的遗憾。大赛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后的创新研发道路上,我们期待这个师生团队会获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记者张舒婷 杜可心 黄静怡 摄影 孙启强 唐秀青 指导教师陈颖)